close

302科學革命的結構
有位偉大的思想家曾經寫道:「可以寫一本以夢作哲學硏究對象 的書……經驗吿訴我,夢能導致自我的知識函。」這段話的作者不是弗 洛依德,雖然他在寫《夢的解析》之前讀過這句話,而是李希騰堡。也 許他在1789年提出的對於科學的看法,會更令我們驚訝:
在探索自然的過程中,經驗與實驗累積的越多,理論便越顯 得不可靠。不過,爲了這個理由而立刻抛棄那些理論,並不見得 一定是件好事。因爲每一個一度健全的假説,在過去都是了解現 象與現象之間的適當關係的有用架構,使我們面對現象時,能將 它們看作一個有内在連繫的整體的一部分。我們應該將與現行理 論矛盾的經驗另外記錄下來,直到這類經驗累積得夠多了,値得 進行建構新架構的嘗試爲止
大部分孔恩的讀者很容易相信這段話摘自《結構》一書。要是李希 騰堡是個小說中的人物,當我們讀到“典範”一詞也是由他引進科學哲 學的討論這個情節時,一定會對整部小說發生懷疑。
也許沒有一個哲學家像李希騰堡一樣:名氣甚小,影響卻很大。 李希騰堡1742年出生於德國的達姆城(Darmstadt),他的父親是新敎 牧師,喜好從事科學實驗。李希騰堡的脊柱有先天性的變形,這使他 相信老天就是要讓他過著以觀察爲主,而不是以活動爲主的生活:他 對自然與人事的評論總是十分淸晰,可能部分源自這一身體上的缺陷。 他九歲喪父,因家貧而不能繼續上學,直到二十一歲時才獲得一項獎
© Lichtenberg, The Lichtenbcrg Reader, p. 70:
©同上.p.94._

向您推薦:中和燒烤推薦  板橋義大利餐廳  中和燒烤吃到飽  

虛擬行善團
哲學與純文學
資訊新未來208
玩樂方式
资訊新未來206
圖形說明如何運作
虛構的家庭
大型媒體公司
159 第五章曰常生活
周遭的世界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shijiah4 的頭像
    shijiah4

    通訊設備管理

    shijiah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