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304科學革命的結構
有名的科學家,包括赫歇爾(Herschel)與伏特(Volta),都到哥丁根去 看望他。歌德與康德都是他的朋友,他倆都對李希騰堡心靈的機敏與 力量表示了由衷的讚佩©。雖然他當選過倫敦、彼得堡、荷蘭萊登 (Leyden)的科學院院士,他對科學並沒有什麼重要的貢獻;他發現的
“電子形” (electric figures)-今日仍冠著他的名字-現在看來
也不怎麼重要。李希騰堡身爲《哥丁根袖珍年鑑》的作者,博得了德國 最詼諧的作家之一的名望;但是他的著作仍然不是可以使他永享盛名 的那一種。結果,李希騰堡作爲科學家與文人的聲名,在他死後很快 便開始褪色。
要不是李希騰堡死後爲他整理著作的人做成了一個幸運的決定: 將他十六本《流水帳》的選集出版,他很可能會被逐漸地淡忘;這些流 水帳自他在哥丁根求學時便開始記錄了,選集在他死後不久便出版。 李希騰堡將因爲這些札記,而不是他一輩子未能創獲的革命性的科學 創新,而不朽。《流水帳》中的札記,通稱爲〈李希騰堡格言MLichten-berg’s ‘aphorism’),從一條只含一個字的到一條包括一長段的都有, 涉及的題材包羅萬象,從哲學上的最深奧的問題,到最膚淺的關於禮 儀與風俗的討論,只要想得出來的都有。馬赫(IVIach)對這些格言非常 熟悉,他對李希騰堡的讚佩似乎是歐洲大陸在本世紀初對李希騰堡的 著作重新感到興趣的主要誘因©。李希騰堡的著作在英語世界根本沒 有人注意,是件令人感到諷刺的事,因爲他熱愛英文以及英國文化尤
® F. H. Mautner, “Introduction”,in The Lichtenberg Reader,p. 5。
©同上,pp. 5,24。
©參考 E. Mach, “The Guiding Principles of My Scientific theory of Knowledge and Its Reception by My Contemporaries", in Physical Reality, S. Toulmin (ed.) (New York: Harper and Row ,1970), p. 38,n. 6, and Janik and Toulmin, p. 134e

向您推薦:板橋披薩  新莊奶油義大利麵  包包皮件清洗維修保養  

玩樂方式
系統有問必答
周遭的世界
302科學革命的結構
資訊新未來208
虛擬行善團
圖形說明如何運作
大型媒體公司
159 第五章曰常生活
哲學與純文學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shijiah4 的頭像
    shijiah4

    通訊設備管理

    shijiah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